山西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作為推動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創新驅動、全面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舉措,印發《關于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拉開了開發區二次創新創業的大幕。山西省委編辦在充分總結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找準工作切入點,大力深化開發區改革,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取得更大突破。
一、以轉型綜改示范區建設為引擎,推動開發區整合設置
按照“整合改制擴區調規”八字方針,充分發揮綜改示范區驅動帶動作用,推動解決開發區塊頭不大、作用有限、帶動力不夠的問題。“整合”,就是以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為主體,對地域相鄰、產業趨同、功能互補、規模較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各類“小散低”開發區和產業園區進行整頓合并,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政策。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將太原、晉中兩市的4個國家級開發區、3個省級開發區以及大學城園區等8個開發區(園區)進行整合,將示范區管委會由原來的5個開發區管理機構整合為1個,機關編制由423名壓縮為146名,形成“一區多園”新格局。以示范區為樣板,其他開發區的設立均整合了設在市縣區域內的功能相近的各類工業產業園區,極大優化了開發區的功能布局。“改制”,就是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利益關系,著力推進“三化三制”(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任期制、聘任制、績效薪酬制),強化開發區經濟屬性。將各類開發區統一歸口商務部門管理,加強統籌協調,形成部門合力;全面推行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一肩挑”,理順領導體制;省市縣三級切實向開發區下放經濟管理權限,實現“辦事不出區”;明確縣(市)開發區財政實行獨立核算,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管理,解決開發區與當地政府人、財、地、統計、社會管理等“兩張皮”問題。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將開發區人力精力更多地集中聚集到招商引資和為企業服務上。“擴區”,根據實事求是、適度超前、依法依規、集約高效的原則,按照占全省國土面積2%左右、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總思路,以國家級和發展較好的省級開發區為主體,通過整合、共建、一區多園等模式實現擴區,拓展發展空間,爭取未來15-20年時間,實現“一市一國家級開發區、一縣一省級開發區”布局建設。“調規”,按照“五規合一”要求,將開發區的發展規劃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目前,經國務院或山西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各類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共有67家,全省59家工業類開發區規劃面積達到2750平方公里,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75%,初步形成了省綜改示范區牽引,工業綜合類開發區為主,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協同發展的格局,開發區戰略載體作用進一步發揮。
二、理順管理體制優化機構設置,實現高效運轉
針對山西省開發區管理體制僵化、效能不高的問題,堅持頂層設置和規劃引領,推動開發區體制改革創新,轉變管理職能,精干管理機構,實現高效運轉。一是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按照優化協同高效原則,將開發區統一規范為所在地政府派出機構,將設在縣的開發區管委會由市政府派出調整為縣政府派出,并相應明確管委會的規格。省市縣三級均設立開發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分析形勢,協調解決突出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商務部門,為開發區的設立、升級、擴區、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對外開放提供服務。二是創新開發區管理運營模式。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實行“三合一管委會”模式、區政合一模式和企業化管理模式等有利于開發區建設和發展的管理運營模式。“三合一管委會”模式,是將部分開發區獨立設置的管委會,根據省、市、縣政府授權行使管理職能,以管委會為主導進行開發建設和運營。其管委會內設機構一般為6-8個,可由管委會根據實際需要,在機構編制限額內自主調整內設機構編制、職數、名稱、職能。“區政合一”模式,開發區管委會領導班子或主要領導由所在地政府領導人員兼任,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主要依托所在地政府職能部門負責開發區行政管理事務。其管委會內設機構一般為3個左右,原則上不設派駐機構,相關職責由所在地政府承擔。“企業化管理”模式,以企業為主導對開發區進行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的模式,政府向開發區派出一個精干的管理機構或政務服務中心,負責開發區的審批和行政管理事務,內設機構原則上不超過3個,其他事務由管理運營開發區的企業負責。原則上不設派駐機構,相關職責由所在地政府承擔。通過合理設置內設機構,整合優化派駐機構,實現精簡、高效、便利化。三是明確開發區職能權限。省人大出臺《山西省開發區條例》,明確開發區定位和作用,剝離開發區行政和社會管理職能,將社會管理事務劃轉地方政府,開發區集中精力抓好經濟建設。在與國家大政方針、上位法的原則和精神相一致的基礎上,將在開發區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成熟的經驗做法及時上升為法規,以法治的方式推動開發區建設邁上新臺階。
三、優化創新運行機制,增強開發區內生動力活力
通過搭好平臺、創優環境、筑巢引鳳,為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提供優質服務,切實增強開發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吸引力。一是切實下放管理權限。本著“能放盡放,能授盡授”原則,推動向開發區賦權,經山西省人大授權,山西省政府向省綜改示范區下放33項省級管理權限并擴大適用到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市縣共向省級各類開發區賦予審批、規劃、土地、環保、執法等管理權限8384項。同時,圍繞“精準性、合法性、可行性”的賦權要求,制定并公布開發區權責清單,做到賦權事項全面梳理、全面對接、全面落地。二是優化營商發展環境。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在全省開發區推廣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大廳管服務”的管理模式。各開發區統一設立綜合執法局,整合開發區管委會所屬的各類行政執法隊伍,以管委會名義實行綜合執法;各部門向開發區的派駐機構實行聯合執法。統一設立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大廳或政務服務中心,集中、統一辦理區內企業項目建設、生產運行等方面的行政審批服務,對區內企業和群眾提供透明、優質、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全方位窗口政務服務。按照便民利企原則,積極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在開發區率先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最多跑一次”等管理服務改革。三是積極推行管運分離改革。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任期制、聘任制、績效薪酬制”落地見效為重點,在開發區全面推行“三化三制”改革。探索推行開發區管理與運營分離,出臺《山西省開發區管理和運營分離改革的指導意見》,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組建運營團隊建設運營開發區;推動國家級開發區和具備條件的省級開發區開展國際合作園區建設,對標高標準國際合作園區,聚焦重點國別、重點產業加快推進國際合作園區建設。目前,35家開發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招商、投融資、運營服務等領域引入市場主體74個,有力推動了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三化”管理運行機制。領導班子任期制、全員崗位聘任制、績效工資制改革順利推進,有38家開發區已實行“三制”改革,極大調動了開發區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四是創新考核獎懲機制。市縣和開發區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和動態進退機制,國家級開發區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調整領導班子;省級開發區連續兩年考核排名不合格的,退出省級開發區。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以開發區“三化三制”改革為重點的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開發區空間規劃布局初步成型,經濟發展帶動作用逐步顯現。截至2018年底,開發區集聚了43031家入區企業,納入統計的37個工業類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47億元,同比增長13.9%,高出全省增速7.2個百分點,初步形成了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帶動其他開發區、全省各開發區引領轉型綜改的局面。我們將緊密跟進掌握全省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情況,持續深化開發區機構和體制機制改革,為全面實現開發區發展戰略定位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超碰人人最新上线AV视频_免费AV视频在线观看2021_免费天天啪_CaoPorn超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