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在這幅藍圖中,基層治理是重要篇章。全會文件關于基層治理目標、任務的描繪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指示精神,是我們規劃和推進基層治理工作的重要遵循。
一、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中領會基層治理要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基層治理問題。總書記到城市必進社區,到縣鄉必進農村,幾乎逢會必講基層治理。在城市街道、社區,邊遠貧困地區鄉鎮、農村,許多地方都留下了總書記深深的足跡,也記錄下總書記對基層治理的諄諄教導和對基層干部的關心囑托。《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19個部分中,有13個部分論述了基層治理問題。總書記強調,要把社會治理的重心放到城鄉社區;強調基層治理要堅持黨建引領,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要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愁難盼問題;強調要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十分牽掛基層治理工作,強調醫院和社區是阻擊疫情的兩個陣地,要求補足短板,完善網格化管理,提高基層應急能力。總書記心系基層干部群眾,多次給城鄉社區工作者點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作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持系統觀念,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基層治理的系列重要論述,既是基層治理的定盤星和方法論,也是基層治理工作的施工圖。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
二、從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任務把握基層治理的地位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將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出系統安排,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條主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擘畫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遠景目標。萬丈高樓平地起。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層面的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工程。正如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一樣,沒有基層治理的現代化也就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我國基層治理體系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得到明顯加強,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特別是黨領導的基層治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以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建為引領的基層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在脫貧攻堅、抗擊疫情中發揮了強大作用,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力。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社會機構的調整,基層治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協調、不平衡問題。人手不夠、賦能不夠、財力不足、負擔偏重、手段不適應的問題在基層比較普遍。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就民政工作來看,做好“三留守”人員工作,提高社會救助的精準度等都需要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只有做強網底,才能搞好兜底。五中全會提出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要求,體現了黨中央對基層基礎工作的高度關注,抓住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薄弱環節。我們必須要有強烈的任務緊迫感和時代責任感,切實抓好基層治理能力建設,把基層治理工作放在更加優先和突出的位置,強弱項、補短板、多賦能,實現“明顯提高”的目標任務。
三、從我國發展新階段認識基層治理新任務
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后,中等收入群體增加較快。我國中產階層已經達到4億多人。作為有恒產、有地位的中產階層更加注重資產安全,也更加注重參與社會治理,是基層治理的新興力量也是積極力量。一些地方發生的城市業主同物業的矛盾就是有產者維權意識上升的反映,也是不動產擁有者大幅增加,資產規模快速增長,而現行的治理制度和手段不適應帶來的矛盾。社會財富的積累和中產階層的增加也提供了更加豐厚的社會公益慈善資源供給,為更好發揮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提供了基礎。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審時度勢明確要求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為我們完善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落實這一要求要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加強基層黨建。黨的領導和組織是我國基層治理最大的特色,也是我國最大的政治優勢,在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中要更好發揮這個政治優勢。要加強社區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強化黨組織對社會力量的政治引領,通過組織引領有序參與社會治理。要發揮好黨員帶頭作用,讓黨員為群眾主動服務,帶動群眾性志愿服務開展。落實好《志愿服務條例》對志愿者制訂的各項保障措施。要從政治上關心社會組織負責人、社會工作者和廣大志愿者,對符合條件的,要積極推薦其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進入群團組織,為他們的政治進步成長創造機會。加強政府對社會力量的政策支持和培訓,更好發揮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二是完善群眾自治組織,推動開展民主協商,搭建更加豐富便捷的基層群眾參與治理載體。要深入推進三社聯動,以鄉鎮(街道)、村(社區)為依托,建立社會工作站,孵化培育互助性、服務性、公益性社會組織。在指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建設中,要注意吸納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和城市邊緣人口,為其參與治理、融入社區創造條件。三是科技手段賦能,推進智慧治理。要一體化規劃城市大腦與智慧社區,以應用為導向完善網上社區治理和服務、安全管理、環境維護等社區群眾迫切需要的功能。四是補足應急能力短板。通過完善預案、加強演練等,進一步提高社區處置公共衛生事件等能力,進一步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等制度性機制。
四、在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履行好民政部門職責
民政部門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指出,民政工作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要求我們更好履行基層社會治理職責。民政部門最早把社區理念引入基層治理,最早開展了社區建設,最早提出和部署社區服務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基層,加大了對基層建設的指導和投入,基層治理的實踐不斷創新,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在各部門都大抓基層,各項措施都進基層的背景下,也帶來了基層事務龐雜、邊界不清、負擔過重、管理主體多元等問題。2019年中央提出整治形式主義給基層減負,一些地方探索了清晰社區工作邊界,明確政府交辦任務和群眾自治任務,實行清單化管理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在新形勢下,如何指導基層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民政部門在指導基層治理工作中,要從三個方面做好工作。第一,當好參謀助手。中央制訂的“三定”方案明確民政部的職責是擬訂城鄉基層群眾自治建設和社區治理政策,指導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提出加強城鄉基層政權建設的政策建議。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著眼國家治理體系的整體和全局來研究基層治理問題,從頂層設計的高度研究制定政策。在工作機制上要和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形成合力。第二,推進依法治理。基層治理是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性強,法治化、規范化地推進十分必要。要協助全國人大常委會、司法部加快《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修訂,通過修法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和各地成熟的經驗確定下來,為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進一步明確執法主體和各有關方面的職能職責。第三,規劃和推進社區服務。因政府職能改革和老齡化到來以及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各項公共服務往網上走、往基層放是大勢所趨。社區服務是社區治理的基礎,沒有離開服務的治理。社區在服務站點建起來以后,也面臨難以統籌部門資源、服務融合不夠等問題。北京等地探索了“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機制,以基層為平臺整合部門服務資源收到了一定效果。隨著公共服務供給的增加和商業服務向社區的延伸,社區服務的內涵和邊界也需要與時俱進、創新完善。《建議》從公共服務、社會服務、服務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對社區服務提出了要求。如“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建議》特別提出,要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領會五中全會精神,社區服務的“體系”、“平臺”“均等化”是關鍵詞。要通過完善體系把社區服務的內容進一步明確下來;要通過平臺建設把進入社區各項服務融合貫通起來,要適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和社區服務供給能力,因地制宜制定社區服務事項,由社區整合部門和社區資源,統一為居民提供;要通過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居民享受社區服務的差距,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要編制好“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規劃,搞好社區服務總體設計,根據社區群眾的需要明確社區服務的基本項目和標準,從服務項目、服務場所、服務手段、服務人員等方面協同發力,實現“十四五”期間城鄉社區服務提檔升級。同時,要給予鄉鎮(街道)、村(社區)在整合人員、資金、服務方面更大的權限,加大各項服務在鄉鎮(街道)、村(社區)平臺的融合力度,協調推進社區服務工作。
超碰人人最新上线AV视频_免费AV视频在线观看2021_免费天天啪_CaoPorn超碰免费